(1)掉拐法
将一株要攀扎的树坯,斜栽或斜放为30。〜40。角(与水平地面的角度),然后用“一弯、二拐、三出、四回、五镇顶”的造型方式,进行弯子的攀扎。攀扎顺序由树的基部着手至顶端完成,一共五个弯,其顺序是第一弯大,第二弯小于第一弯,以此类推至第五弯结束,树干两边各出平行对称枝5盘。
由于这种造型方法有弯有拐,造成树身在三度空间中的扭曲状,从正面看全株是一大一小两个弯,侧面则只能看到第二弯一部分,第三个弯以上均能看到,故有口诀总结这一身法,“一弯大、二弯小、三弯四弯看不到”(图6-3-2)。
另外,由于某些树坯已经很大,而不易弯曲,则将其留30-60厘米后锯去,同时斜栽,待新枝发出后选一粗壮枝作主干,另再选两枝作前后足盘,并按生长势头,以掉拐式攀扎逐年完成,这种对树桩进行造型的方式称为“接弯掉拐法”。
掉拐法是川派树木盆景规则类中,特别是川西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造型方法,适合多类树种的制作,其形成年代久远,民国时著名艺人张彬如、陈玉山大力倡导,“文革”后由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先生首办盆景培训班(学员有张重民、陈先益等)推广之,并形成文字加以介绍。
(2)对拐法
通常称为正身拐。主干的攀扎是在同一平面内由大到小来回弯曲,从正面看到树桩弯全部展现,主干两边各出5~7盘平行对称枝(图6-3-3)。
(3)滚龙抱柱法
通常称为滚龙法,亦称螺旋弯。即用“弯、拐”的方法由下至上、由大到小攀扎不同平面的弯,至树身顶端,可攀5~7弯,其干如滚动向上的苍龙,又名“滚龙抱柱”(图6-3-4)。
树身两侧可出对称平盘枝各5盘,多至7盘,亦可出错落不对称的平盘枝5~7盘。若是贴梗海棠之类树种,则可用半平半滚式枝法相继出枝;梅花、桃花,则可用小滚枝法相继出枝;茶花、杜鹃等则可用大滚枝法相继四面出枝。此身法为民国时戴崇光、龚协之创造、推广。
(4)方拐法
又称“汉文拐”。此身法的半圆弯被攀成“弓”字体态,其身法变化在同一平面内(图6-3-5)。攀扎方法是先将树坯斜植于水平地面,然后立两小竿于树坯之两侧,再缚之以方格小棍,用嫩枝攀扎随方格而成,传统的做法是从幼树开始攀起,即先攀一弯(拐)及左右两盘枝,以此类推,故方拐从初作到成型最快亦要20或30年功夫,整个造型完成起码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。
因其制作耗时费工,维护困难,甚至要花去艺人们一二代人的精力、功力,因此这类树桩的真正成功作品已经绝迹。笔者有幸于20世纪70年代末见过方拐成型树桩,但也只剩下一至二拐。
这种传统攀扎法在20世纪30年代曾流行于川西各县,30年代后,已无新的树桩成品。方拐身法一般从树的基部起由大到小至顶端,为5~7拐。方拐的攀扎树种一般是紫薇和垂丝海棠,因其性硬易定型,萌发力强,成品多是大型树桩。其出枝为平行对称枝5~7盘。
(三弯九倒拐法图6-3-6)
(5)三弯九倒拐法
因身法正面看是三个大弯,侧面看是九个小弯,故称其为三弯九倒拐(图6-3-6)。三弯九倒拐一般是从幼树做起,分若干次完成,身法弯从基部起由大到小至顶端,左右各出平盘枝7~9盘,可对称,可出花枝,也是先攀第一弯及左右枝盘,待其成型后再攀第二弯及左右枝盘,攀到最后完成定型时,已是几十年或几代人功夫。
此身法20世纪40年代前曾流行于川西各县,但因其费时、费工,补攀难度较大,现在此类成品树桩已寥若晨星。成型作品一般都是较大型树桩,其气势之大令人叹服。用此法攀扎的树种较多,用垂丝海棠攀扎时,还要分用棕丝和席草在夏秋冬3次进行。
(6)大弯垂直枝法
又称大拐垂枝法(图6-3-7)。20世纪20年代前流行于川西都江堰、崇庆一带,其做法是将主干攀一个大弯,攀好后将大弯顶上的主干和整个弯上的枝条全部除去,有时也在弯背侧留一枝条,用作后足盘,但这根枝条要能平出枝三到四层,而前足盘和大弯顶上的主干通常用另一株树嫁接上去,成活后再做三到四层的前足盘和大弯顶上的主干,用此法造型,费工多,难度大,是攀扎与嫁接技术的结合。
(7)逗身照蔸法
即“立身照竟法”或“老妇梳妆”。实际上是借用形态怪异的树免上发出的枝条造型(图6-3-8)。造型时,树身的枝条有一定的变化,并且一般是二到三枝枝条在立面空间中排列,其中主枝的顶端要照着树莞的中心。
(8)直身逗顶法
即“直身加冕”法。将硬度大、不易弯曲的树坯锯至一定高度,然后利用新发出的枝条造型,枝盘为5~7盘规则型平盘对称枝(图6-3-9)。
(9)综合法
即巧借法。可参照以上各身法造型,根据主干的长势和出枝情况随意造型,出枝可用平盘枝规则型或花枝型或其他型(图6-3-10)。此造型是规则类向自然类树桩的过渡。
岭南清香盆景园26年来专注种植:九里香盆景、小叶海岛罗汉松盆景、山桔(东风桔)、雀梅等名贵大树桩成型盆景.岭南九里香盆景园不断的对岭南盆景制作,盆景修剪,盆景造型.赢得岭南艺术盆景业界好评,欢迎盆景爱好者前来考察.
Copyright © 2021 徐闻好古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岭南清香盆景园粤公网安备44082502000021号备案号:粤ICP备19092007号